好久没写博客了,距离上一篇已经过去了四个月,而距离上一篇读书笔记更是过去了九个月之久!自从谈恋爱结婚之后,看书的时间真的减少了好多,业余时间有好多家里的事需要操心,休闲方式也变成了打游戏和看电视。想到这里,我还是很愧疚的!

前阵子听闺蜜说她要写月记,记录一个月读的书、学的知识,让我很是佩服和惭愧。我老公每天睡觉前都捧着《中国近代史》读得津津有味,还跟我分享其独到的见解和角度,让我受益匪浅。想想我周围都是正面的影响力,我也应该从善如流啊!所以从这个月起有意识地让自己多读读书,并且尽可能多写一些东西积累下来。最近在读的《奥斯卡·王尔德传》就让我读得饶有兴致,只是将近千页的大部头还是要多啃一阵的。

今天看完的这本《小脚与西服》是出差带着飞机上看的读物。飞机加上地面交通的五个多小时读完,简直停不下来。话说最近出差有点频繁啊,这样下去我倒是可以读很多书的样子……

《小脚与西服》讲的是张幼仪的传记故事,当然绕不开徐志摩。事实上,我想很多人之所以会去看这本书可能也是出于八卦心理吧。我是某次买书的时候看到豆瓣评分 8.6 就凑了个单,本身对民国八卦并不感冒。在挑选飞机读物的时候,需要选并不太重并且稍微有点趣味性的书籍,所以就选了这本。读了之后对“接下来张幼仪的人生又会怎样发展”特别揪心,以至于很感兴趣地把它读完了。

这本书是张幼仪的侄孙女听张幼仪口述写成的传记,可以说是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很多事情他们的家人都不能一一知晓。简单来说,如果从外人的角度,这是一个民国第一才子抛弃旧式婚姻的“乡下土包子”妻子,追求有才华的西式新女性的故事。但是从本书当事人女主的角度,我们看到的就是民国第一渣男抛弃妻子,不负责任的自由。

这本书的名字叫《小脚与西服》,典故是有次徐志摩有个裹着小脚穿着西服的女性朋友来做客,过后徐志摩问张幼仪怎么看她。她说小脚和西服不太配。徐志摩借由提出离婚,说他们俩正是小脚与西服的搭配。然而有意思的是,张幼仪虽然受的中国传统教育较多,但却未裹小脚,只是不管她怎样好学,试图拉近与丈夫在志趣上的距离,她的脚在徐志摩眼中都是一双小脚。而我觉得其中很大的原因来自于他们认识的契机就是旧式婚姻,所以无论张幼仪怎样力求变成新式,这种第一印象已经决定了最终印象,所以丈夫从未给过机会让她变成新式女人。

而我在一篇豆瓣书评中看到一个很独特的观点——

张幼仪还有一件事做的很让人玩味。在给徐积锴挑选了长相很好的妻子(这是徐积锴的唯一要求),安排好婚事之后,为了避免他妻子重蹈覆辙,出钱给儿媳请了老师,给她上英语、法语、德语和中文文学鉴赏的课,以确保她能跟上徐积锴的智识和审美(第204页)。书里一直反复提到张幼仪自认为是一个又传统又现代的人,从心理上和事实上,她都不是“小脚”女人,很喜欢学习,甚至晚年还有一群德语语伴。一路看下来,她最不甘心的,或许是徐志摩没发现她其实可以和林徽因或者陆小曼一样做个“现代女性”,所以弃她而去。她早年确实没有获得足够的机会学习,后来的事实证明她有能力成为“现代女性”。可是,问题在于,徐志摩虽说他和张幼仪不合拍是在于“现代”和“传统”,“中”和“西”之间不可调和,可张幼仪并不是输在不够“现代”。正如徐积锴的要求所表现出来的,样貌是原因之一;正如张幼仪自己承认的,艺术家的心气乃是徐志摩的本性,而她恰不是一个浪漫的人,性格是原因之二。

这一点也让我觉得很有道理。

真相是什么呢?徐志摩究竟是值得我们歌颂的为了追求爱情甘冒天下大不韪的英雄,还是自私不负责任却还希望得到世人赞誉的小人?我觉得用王尔德说过的一句话特别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人生活中的真实事情不是他所做的那些事,而是围绕着他所形成的传奇……你永远不该摧毁传奇。只有通过它们,我们才可能对一个人的真实相貌略有了解。

——《奥斯卡·王尔德传》

我们很难要求一部传记给我们提供“真实的答案”,但是好的传记却可以提醒我们这种混沌性。徐志摩渣么?要看从谁的角度看,而更重要的是,要看以哪个时代的标准看。

我很喜欢看这样的一种小说,它建立在一种和我们当下所熟悉的价值体系相悖的道德共识中,在人物面对冲突的时候——小说世界中角色之间怎么看待这件事;小说中的那个“我”(隐含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态度;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暗示的真实作者可能出于怎样的心态看待这件事;作者认为的读者(隐含读者)怎么看待这件事;以及和我同时代环境下的真实读者会怎么看待这件事。而当这些态度都不尽相同时,我相信这会是一部很棒的作品。听起来可能有点绕,但这就是叙事学让我觉得非常有趣的地方。如果有这类作品,欢迎给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