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多年主持,我最享受的时刻是散场后还打着灯光的舞台。

没有过同样经历的人可能很难体会,这其实是一种很虐的感觉。你会看到上一刻的狂欢,和这一刻的孤单——而两者的分界线不过是一句“到此结束”。

现在虽然我不再做主持,但这种感觉却让我印象深刻。我会觉得这种时刻带有某种佛性。久而久之,对于人生的起伏、生命的聚散,也就更豁达一些。因为如果明白了这种无常性,也就不会贪恋狂欢,或拒绝孤单。

很多年后,看着照片上捧腹大笑的自己,可能早已记不得当时是谁为了让大家笑得自然,说了什么很逗比的话。但是,我还希望若干年后,每个人的笑容依旧赤忱纯真。

寒窗十八载,离别,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

反正,这世上所有缘分,不是终于生离,就是止于死别。如此想来,倒是生离还有在这世上再见的机会。

我并不是特别感性的人,不过昨天单曲循环《南山南》还是把自己听哭了。

一直没系统说过我的经历,这里准备先讲个大概。

小学一二年级,我每次都考年级第一,我爸妈觉得就近读的这个小学会耽误我的前程,不顾我的反对,把我转到了一个更好的小学。

在原来的小学,我和小伙伴玩得都很好,大家也很崇拜成绩好的我。小时候嘛,没什么才能或是颜值之分,就是看成绩的,倒也干脆。

后来,去了新的小学,成绩一下掉到班级三五名,当时对我打击挺大的。打击更大的是,其他人互相之间都是很熟悉的,我作为一个新来的人很难融入其中。还有一些女生在言语上欺负我,我只能默默躲在角落哭,以前是个特别胆小的人。看着别人做班干部很羡慕,在原来的小学老师答应我,三年级就有大队长了,到时候就让我做。在后来的小学,我是数学课代表和学习委员,看着别人闪闪发光的样子,我也很羡慕。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后来初中一路争取,成为大队主席,成为区红领巾理事会部长,传说中的“四条杠”。

我一直认为改变我人生最大的转机来自初中报道的那天。

当时我还是比较羞怯的人。说到羞怯,我上小学前是拉着妈妈衣角,不敢跟陌生人讲话的。上海人把这叫做“冲不出去”,大概就是上不了台面,做不到落落大方的意思。我妈觉得这样不行,就把我送去小荧星学民族舞。舞蹈方面一直没什么天赋,但是老师说的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面试的时候老师说,你腿这么粗,居然还来学跳舞。上台表演前老师说,你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初中的时候羞怯的问题好一些了,但是毕竟没经历过什么大场面,还是有点怯生生的。当时班主任让我们自我介绍。因为是报道第一天,所以我是有准备的。

看没人举手,我就举手第一个上去讲了,因为我想让人印象深刻。我没想到这会影响我的一生。

讲了什么我不记得了。反正大概讲得很好,好到大家很夸张地鼓掌,然后再也没人敢上去讲了。

后来班主任就记住了我,提拔我做班长。我也就很努力地学习,因为成绩不好就没有话语权。再后来,做了大队文艺委员、大队主席和广播站站长,开启了我的主持生涯。当时我在舞台上也是很慌的,不知道怎么举手投足,还好小学的时候跟数学老师练了点朗诵功底o(╯□╰)o……这部分也没什么值得说的,总之就是舞台上练出来的。现在我在舞台上也会很紧张,但是台下的人不会看出来,因为我笑得那么自信啊。

我觉得初中是我最风风光光的时候,那时候真的感觉全校老师学生都认识我,而且很喜欢我,还算有不少粉丝。所以现在有人问我做网红什么感受,其实我一点都不在乎,就这几千个粉丝也算网红么,从小就体验过更真实更风光的感受,后来大学里就看穿放下很多,后面再解释。现在微博发发段子自拍也就是有时无聊取乐罢了,要取关要说胖的我都很无所谓。

初中是民办的,在我们区当时还算很不错。当时其实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交大附属初中,不过那时候比较恋家,不想住校,所以就近去了民办的那个。后来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去的交大附中,完成未完成的缘分吧。

高中进了交大附中,不管从学习还是为人处世的能力上,周围人都非常厉害,竞争压力也非常大。那时候我只要上学,早上起来就会肚子疼,周末或是节假日就没事,可见压力之大。

和那么多优秀的人竞争有时候也让我挺没信心的,我打心底觉得他们确实比我优秀,尽了全力还是比不上的时候,还是挺心酸的。我觉得高中也是我成长比较快的一段时间,如果说初中学会了做学生干部处理事情,那么高中学会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做人了。那时候,我也有过一段勾心斗角的往事,慢慢形成了很强的保护心理,其实本质就是害怕,害怕自己太弱,害怕自己被欺负。到了大学,周围都是单纯善良的好人,就像武林高手碰到不会武功的人,完全不会有动武的心态,我感觉自己的心灵都被慢慢净化了。

总之,高中因为一些机缘,在学校电视台做过社长,在我们叫“模拟社区”(类似学生会)的组织里做过服务会会长(类似学生会副主席)。虽然我现在回忆起高中,我想到更多的是快乐的事,但是我觉得我高中过得应该并不很快乐,因为毕竟压力太大了。尤其是主持的事,提前一个月准备我就要紧张一个月,虽然台上慢慢变得炉火纯青,但是台下真是吃不好睡不好。

后来,又因为一些机缘,获得了交大预录取,然后没什么悬念地进了交大。至于为什么选择软件学院作为第一志愿,是因为排除了一堆我不想做的职业(比如做律师会被追杀,做海关会被迫贪污抓进去等,囧……),只有计算机不太熟悉,感觉计算机课我做得挺不错的。听一个华师大软件工程的学长说这个专业前景很好,当时我也不太懂他说的什么意思,什么模块化什么解耦的。反正我初中很崇拜他,我相信他说的不会错。

就这样进了交大。

大学真是轻松好多啊,我一开始也参加社团啊学生会什么的,后来觉得没什么意思,都是我高中玩过的那套,还没我们高中搞得热闹。然后线性代数挂科了,不能竞选学生会主席了。当时还有个参选的学长告发我挂科所以不能竞选,虽然之前也没看到说挂科不能选的说明啊。总之,那个学长自己得票也差得非常远,最后自然也没选上。当时这件事对我打击还是挺大的,可能因为一直都是学生干部这么一路走上来的,我玩腻了不想玩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让我玩了,我心里还是有点过不去的。毕竟年轻嘛,没经历过什么大挫折,这件事让我耿耿于怀了很久。

这时差不多是大一结束的那个暑假,为了给自己找个事转移注意力,我就参加了英特尔和软院合办的英特尔试点班。报名条件是暑假用 Java 做一个可视化软件(没想到我这么早就和图表结缘了)。当时学校只教过 C++,我也忙着应付课程,还没学过别的语言,所以 Java 是第一门我自学的语言。当时我傻到不知道怎么看 API,把一个 Java 图表库的 API 打印出来,大概两三百页,就这么拿着一页页一行行看……

不管怎么说,到最后检查的时候,我作为唯一一个完成的女生,从此大家就觉得我是大神了。排除女生的因素,我交的作品也是很良心的,要求做两三个,别人很多做一两个的,我做了十几个功能(因为我那个暑假全身心地在做这件事),而且在界面方面也做得比较出色(毕竟是图表,对界面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当时,老师偷偷告诉我,英特尔大学合作部经理对我赞美有加,我又增加了一点信心。在此之前,我一直是觉得我很难和那些高中搞竞赛的人竞争的。

那时候很多人觉得很意外,以前一直觉得我是搞学生活动的那种人,怎么突然这么学术了。其实那是他们没看到背后不变的本质。本质就是我是一个在意别人评价的人,初中高中时候觉得学生干部很受人敬佩,我就努力去做;到了大学,大家甚至不知道学生会主席是谁,相反,很崇拜学术大神,我就想我有没有可能做大神呢?

我知道,肯定有人说,你这不对,你怎么能一直迎合别人的目光呢,你这样很累,你应该做自己等等。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对错,这就是内向型和外向型人格的差别,内向型的人能量来自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外向型则来自别人对他们的肯定。不应该说哪种是好的,哪种是错的,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这两种人都是需要的。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并且加以合理地利用,并且小心不要太过激。就是说,如果是外向型的人,可以利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努力的动力,但是不要因为别人的批评而变得习得性无助,不要因为别人的肯定而变得飘飘然止步不前。如果是内向型的人,同样也要小心,不要变得毫不顾忌别人的感受,变得自私自利。在这样的前提下,其实性格是一个很有效的推动力。

后来,在英特尔试点班我又学了很多东西,也是真的对自己折腾一些新东西产生兴趣,觉得是很酷的事。我也碰到过有人问我,是不是真的喜欢编程,说觉得我并不是其他程序员那样能静得下心来安心学术的人。我觉得,安静学术是一种方式,热热闹闹地学术也是一种形式。如果我做的 low poly 分享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这种有趣的东西,让我得到了别人的肯定,以后我也更有动力去学新技术,你为什么又要去区分这其中是不是为了觉得 low poly 技术本身有意思而去研究的呢?

我在大三的时候接触了道家思想,让我对这些外在的名利放下很多,慢慢对很多东西都很无所谓了。有人可能觉得虽然我意识里是这么追求,但是潜意识还是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我觉得这也没什么问题,自己把握好度就是了。

我以前觉得我是一个很悲观的人,比如我想到未来,都想象不出有什么值得憧憬的地方,我觉得也就这样了。但是我后来意识到,其实这恰恰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我很多时候看到别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激动的样子,都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在意。比如学车小路考一上车我离合器没踩好,要现场重考一次,我心里想“哎呀”,然后吐了吐舌头也就过去了。我排队重考的时候,看到有人在跟工作人员争论他们的车不好什么的,激动地又吵又哭,我简直觉得不可理喻。

我觉得我现在的心态相比刚进大学那会儿平稳多了,这也是我希望看到的。虽然遇到挫折还是会容易哭,不过这只是我处理压力的方式,抵抗挫折的能力的确是增强不少的。

寒窗十八年,就大致介绍这些吧,以后有机会可以补充一些细节。

我本来没打算写这么长的,现在已经是凌晨两点半了,我觉得不写完又会被我拖延,所以还是快点写完吧。

其实我讲这十八年的经历,只是想说,这次的毕业之所以和之前的不同,是因为之前进入的新环境大家都是不熟悉的,而这次是我要学着去融入一个大家互相之间已经相处得很熟的环境。心里还是挺害怕的,因为会联想起小学时候的转学经历。但是吧,工作还是专业一点,用不着牵扯进太多情感,踏踏实实完成本职工作就已经很好了,也用不着老板同事替我操心顾及我的敏感,又不是我男朋友对吧。虽然老板会看我公众号,不过我猜他一定没耐心看这么多哈哈哈……

这几天我也挺伤感的,有点不想长大的感觉。

实验室有个很伤感的男生,说以后再也不会有像大学里这么真挚的友谊了。我一直在开他玩笑,说用不了几天你在公司交了新朋友就不会这么想了。虽然在劝他,但我自己心里多少也是这么想的。他说不会的不会的,结果今天第一天上班就兴奋地发状态说交了新朋友。

你看,最后我又成了散场后留在舞台上回味的人。